静安区检察院多措并举抓普法,努力提高市民法律意识
   发布时间:2017-8-10

  静安区检察院为贯彻落实本市“七五”普法规划,为上海实施“十三五”规划提供良好的法治支撑,将普法工作列入该院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以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不断创新普法工作形式,深化普法工作措施,开展具有检察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全院干警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努力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主动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一、运用现代化媒体平台,全面抓好普法宣传工作

  静安区检察院一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优势,采取联手策划宣传、深入现场一线采访、举办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实现宣传的精准推动、精准覆盖和密集转发。今年5月,邀请法制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Sitv等媒体,集中采访该院静安金融检察白皮书(2016年)发布会,效果良好。二是着力推进新媒体建设,依托该院“两微一端”平台,紧贴网民关注习惯和接受习惯,加强理念创新、表达创新和管理创新,让检察声音、检察故事更好地突破“检察圈”“法律圈”,融入普通百姓的“朋友圈”。围绕社区检察、未检等工作,先后运用h5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制作了“社区show系列”“约会社区检察官”“法治进校园”等系列微信。三是广泛运用全媒体平台,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的互融,扩大宣传的传播面。如今年2月,围绕打击常发性犯罪的做法和延伸工作,以“关注百姓身边‘小案’,维护区域和谐大安”主题,先后在《法治天地》、《上海法治报》、上海广播电台《检察长在线》栏目等影视、报刊、广播开展集中宣传,并与听众朋友进行交流,并同步在“静安检察”微信平台上连续推送4期防范小贴士。

  二、紧扣普法工作宣传重点,聚焦检察工作亮点

  一是积极宣传上海地方性立法成果《上海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若干规定》;参与编撰上海预防文化系列丛书之《大美预防——摩登静安盛开预防花朵》的编写;参与市院和中国邮政速递公司“预防邮路”专项预防,推动预防成果转化;继续落实预防职务犯罪“进党校”工作部署,为区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作廉洁教育专题讲座。

  二是科积极开展“金融风险防范知识讲座”,金融干警共走进十个街道,开展十场法制宣讲,向来自静安区的上千名老年居民作了“老年人金融风险防范”专题讲座,制作并发放了风险防范典型案例宣传小手册5000余份,普及了非法集资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案例介绍了非法集资的“四大陷阱”和投资理财的“三大误区”,为老年人理性投资热心支招,取得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

  三是完善与相关单位的社会化协作机制,提升社会力量参与未检工作实效。静安未检在已经实现了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与法律援助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原静安和原闸北两区的社会力量,更好地发挥相关单位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的作用:一是建立检察社会服务中心,与区预青专项组会签合作协议。二是与阳光社工静安站订立新协议,明确了社工参与诉讼活动的范围、社工的权利和义务。三是联合区法律援助中心,继续以“张玉霞未成年人法律工作室”为桥梁,深入完善静安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专业化机制,力争实现“一站式”、“无缝衔接化”的法律援助模式。

  四是举办“检察室开放日”专场活动,邀请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法学、社会学、传播学等领域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围绕服务社会治理创新、参与基层法治建设等内容展开交流,提出充分利用检察室平台,既要达到强化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现实效果,又要做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五是在全市率先完成“社区协同网分级式多媒体展示系统”建设。通过政务外网实现全院5个社区检察室统一的法制宣传和便民服务多媒体展示平台,实现检察宣传到社区,更加便捷有效地服务社区群众。

  三、以“传承融合”、“体现特色”和“打造精品”为目标,深入探索实践普法工作新机制

  一是在检察社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和发掘心理辅导、行为矫治、就业培训等社会专业力量,有效发挥社会力量在心理咨询、社会调查、观护帮教、监督考察等保护涉案人员合法权益的作用。

  二是结合“检察官进校园、进社区、进楼宇”、静检“菜单式法制宣讲”等工作,为在校中小学生家长开设亲职教育课程。向家长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使其了解未成年人容易受侵害、或涉罪的领域,指导家长注意沟通技巧,注重培养子女健康良好的兴趣爱好,将家庭打造成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侵害、不误入歧途的第一个堡垒。

  三是全面铺开普法工作,重点向在校生、教师等普及法律知识、青少年自我保护和犯罪预防的知识等,达到犯罪预防、被害预防的效果。同时,通过总结调研案件中的具有普遍性或苗头性的一类问题,以检察建议、工作通报、联合相关单位综合治理等形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