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企业短命缘于先天不足
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2017-12-22

  丰收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睡眠舱……近几年的时间,共享经济高速发展。据统计,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接近4万亿元,增长率为76.4%。然而,仅2017年就有26家企业已倒闭,其中,9家共享企业成立不足1年(12月19日《法制晚报》)。

  全国共享企业一共有多少家?笔者没有找到权威统计数据。之前,有关部门曾披露,全国有共享单车企业近70家。共享单车之外的共享企业有多少家,似乎难以统计。所以不能从26家企业已倒闭来观察共享经济死亡率。不过9家企业成立不足1年就倒闭,确实很短命。

  部分共享企业短命与其他行业企业短命有一些区别。比如,其他行业企业倒闭,社会影响可能比较小,而共享企业倒闭,涉及用户押金难退、员工工资难结等问题,社会影响比较大。所以,某些共享企业突然倒闭,不仅是财经热点,往往也是社会焦点。

  其实,共享经济本身没有问题,这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工具整合线下闲散资源的好经济。但为何会出现不少共享企业倒闭,尤其是不足1年就倒闭?笔者以为,主要原因是先天不足。从细分市场到制度环境,共享企业想要长寿却没有强有力的支撑。

  众所周知,由于传统企业吸取了“先辈”们成长的经验和教训,一般不会轻易倒闭。共享经济则是一种新经济形态,很多共享企业只能自己摸索前行,没有经验和教训,经营风险相对较大。这是部分共享企业短命的客观原因,也是共享经济发展需要付出代价。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共享经济领域的部分行业市场不够规范,导致一些企业盲目进入、随意经营甚至违规操作。在传统经济领域,行业协会能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市场也会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相对完善的政策法规能够保驾护航。共享经济在以上方面明显不足。

  再看短命企业。虽然共享经济是一块很诱人的蛋糕,但试图进入者必须保持理性。遗憾的是,部分企业缺乏理性,或看到先行者很风光,或看到风投很疯狂,或看到押金监管漏洞,因而盲目进入共享领域企图分一杯羹,却没有预料到共享经济领域风险极大。

  尤其是,部分企业推出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马扎、共享遛娃小车等奇葩产品,表面上看符合共享经济的特点,其实玩坏了共享经济,对公众来说可有可无,现实意义并不大,相信这类企业倒闭是迟早的事。换言之,部分企业决策本就不科学,对市场需求缺少调研。

  另外,政策法规不完善也是部分企业短命的原因。由于共享经济属于新生事物,所以监管者对其采取的是包容审慎的态度。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给了共享企业创新的空间。从另一角度来看,由于市场缺乏政策法规约束,部分企业经营不够规范,最终无法摆脱倒闭的命运。

  以押金为例,共享企业几乎都收取用户押金。按说共享企业不能动用客户的押金,事实上很多企业利用这笔钱疯狂扩张,最终导致企业倒闭、押金难退。目前只有共享单车押金被规范,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如果及早针对共性问题完善政策和监管,或许就不会出现这么多企业倒闭。

  即便部分企业倒闭,共享经济仍将前行。希望从监管者到共享企业以及投资者们,都能从倒闭案或短命案中吸取教训,尽量避免这类悲剧重演。